发表时间: 2024-03-18 15:2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 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三月,阳气上升。
下过几场细润的雨水后,万物生长勃发。
走在路上,俯仰之间,处处皆是新绿。
被绿化工人修剪过的成排灌木,齐刷刷换成了脆嫩新芽新叶。
抬头看,落叶缓缓摇落。
福州作为南方又南方的城市,草木终年常绿。
秋冬季,路上的树极少落叶。
等到开春后,高大的行道树纷纷“换新装”。
将新陈代谢功能迟缓的老叶片淘汰,掉落后,迅速换成活力十足的新叶。
转瞬间,便完成了新旧交替。
一阵清风拂过,树叶摇落,地上积上厚厚的落叶层。
走在路上,闻着清鲜的植物气息,脚踩在落叶上,沙沙作响。
落叶的静美,在那一瞬得以深刻体会。
然,三月万物更新的景象虽好,很多人会苦恼一件事——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
身边有朋友说,近期她的睡眠质量很差,天气一会冷一会热,半夜总是睡不好,都有些不敢多喝茶,就怕影响作息。
其实,喝茶只要顺势而为,稍做应季调整,便能享受纯粹的饮茶快乐。
话说在春日喝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
一、避开深夜时段喝茶。
阳春三月,气温缓慢回升。
赶上冷空气南下,或者阴雨变天,温度又会骤降。
天气,阴晴不定。
气温,起起伏伏。
季节更迭之际,更能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
近期睡眠质量变差,夜间易醒的群体,除了要及时调整被褥的厚薄,营造适宜睡眠的环境外。
平时喝 茶、喝咖啡要适量。
晚上下班回家后,八点、九点左右,喝上几杯润口茶水,无可厚非。
但进入深夜时段,超过 11、12点后,还是少喝为好。
临睡前减少茶水饮入,才能避免受到咖啡碱的提神作用,影响正常作息。
春季喝茶如果担心喝茶,应对之策除了避开深夜时段喝茶外,还有以下做法。
首先,适量喝,晚上喝茶不宜过多。
茶水能利尿,一杯接一杯,喝下过多茶水后,夜间会增加起夜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其次,别喝太浓。
泡茶喝,温茶淡饮更养人。
最后,喝风味温和的茶叶。
比起绿茶、花茶、清香型铁观音,喝老白茶、红茶、足火岩茶等,风味温和,苦味不显的茶叶,会更适宜。
毕竟,苦味弱,代表咖啡碱含量少,更能避免因喝茶导致的失眠。
《3》
二、别喝冷茶。
春季饮食,切忌贪凉。
哪怕赶上气温回升,也不能贸然开始喝冷饮、吃冰镇水果。
喝茶时,也是选择主流路线,喝热茶为好。
千万别贸然尝试冷泡茶。
且不说,冷水泡茶,茶香难以释放,茶味难于浸出。
最终泡出来的茶水,香气闻着不馥郁,喝着也不够醇厚饱满。
论喝茶风味,“冷泡”不如热水泡茶。
从健康角度看,喝下比室温还低的冷泡茶。
甚至是专门放进冰箱,提前冰镇过的冷茶,非常刺激肠胃。
将冷冰冰的茶水喝下后,外热内冷。
一冷一热的交替影响下,会损伤脾胃。
健康人群在早春时节喝下冷茶,入口体验不如热茶舒适安心。
而本身就脾胃偏弱的人,如果贸然选在短暂升温回暖的春日午后贪凉喝冷饮,会引起肠胃不适。
一年之计在于春,结合传统观念看,为了保持健康体魄,春季饮食与饮茶要妥善呵护脾胃。
对待冷茶、冷饮、冰镇水果等,敬而远之为好。
《4》
三、少喝保温杯里闷泡超过4、5个钟头的茶汤。
周末时,和一位朋友聊天。
朋友称,趁着周末有空,陪家里的小朋友去看油菜花了。
自驾到公园,漫步看风景,玩了小半天。
想着到了外面后,不便喝热水。
出门时,特意用保温杯泡了茶水。
用一个容量稍大的800ml保温瓶,泡了正山小种。
临出门时,提前在家里泡上茶,接着拧紧瓶盖带出门。
玩了一圈后,大约过了两个多小时。
打开出来喝,茶味有些浓,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放了太多茶,但彼时比较渴,也顾不上这些。
一口气喝了小半瓶。
再到后面,等到傍晚回家后,顺手再打开瓶子继续喝茶。
“偶买噶,过了4、5个钟头后,里面的红茶已经变味,入口一点不清爽,喝了一口就不敢继续再喝。”
其实,朋友的感觉没有错。
用保温杯、保温壶、焖茶壶闷泡过久的茶水,持续高温闷泡超过4、5个钟头后,茶味会变得很可怕。
哪怕茶叶品质再好, 也会被闷浓、闷变味,入口便是沉闷感。
为了享受到喝茶的快乐,春日喝茶,有条件的话还是现泡现饮为好。
郊游、爬山、逛公园等户外出行时,用保温杯泡茶,切记少投茶。
保温杯泡茶的茶叶用量,宁少勿多。
并且,尽快喝完比较好。
闷泡过久,茶汤变味,会造成浪费。
《5》
四、喝春茶别盲目赶早。
关于喝春茶,苏东坡留下过一句名言。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诗里的意思,主张趁着一款茶“风华正 好”时,及时饮下。
然而,不少茶客在喝新茶时,却有这样的误解。
认为早春时节的绿茶,越新鲜越好。
这种想法是错的。
三月中旬过后,虽然有不少早春绿茶,已经陆续上新。
但春天喝绿茶,不是喝越多越好。
首先,绿茶作为不发酵茶,内部含有较多多酚类物质。
脾胃偏弱的人,在喝绿茶新茶尝鲜时,要适量。
其次,茶圈有“冬红夏绿”说法。
眼下春寒未消,出门还要穿着外套。
春寒料峭的三月天,主流喝茶还是建议选温和口味的。
譬如,红茶、老白茶、足火岩茶等。
等到暮春之后,或者入夏天气正式热起来后,再喝清新爽口的绿茶消暑气,会更应季。
最后,刚杀青的绿茶不能过早喝。
尤其是绿茶圈内的主流产品——炒青绿茶。
炒青绿茶,传统做法是将新鲜采下来的茶青鲜叶,放入一口大锅内快速翻炒杀青。
利用高温,杀掉“青味”。
但在炒青结束后,新茶干茶表面会附着不少火气。
过早去喝,反而喝不出茶叶本身的纯粹清香、清新、鲜爽。
放上小半个月,耐心等待火气退散。
到那时,茶味之鲜,更能得到清晰还原!
《6》
有段时间,喜欢看一位美食博主的视频。
他拍的镜头转场,非常美。
哪怕简单的一日三餐,在他的镜头语言下也能拥有诗意表达。
某天深夜,看他更新了一条视频。
标题倒是很简短,煮海鲜面。
点进去后那一帧帧构图讲究,画面干净的美食图,忍不住截了图。
太诱人了,恨不得明天就冲进菜市场里,购齐相应食材后。
再按照教程,动手尝试一番。
春日喝茶,面对全网铺天盖地的“喝新茶”氛围。
相信有不少茶客,也会被其吸引。
想着赶紧喝上2024年春天的第一口鲜。
这时,劝大家不要急。
春季喝茶,茶叶永远不是喝越新鲜越好。
分清饮茶所需,适时选择,才是正确之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