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迹笔记

家养动物能否意识到自己的特殊处境?深度解析奴役现象

发表时间: 2025-01-27 08:58

家养动物能否意识到自己的特殊处境?深度解析奴役现象

记得小时候,我有两个非人类的朋友-一只狗和一头猪,狗是我一岁时妈妈从姥姥家抱回来的,我蹒跚学步时,它就瞪着两只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围着我打转,从那以后,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它一直活到了我上初三。每当我回家,还没等走到家门口,它就会从家里窜出来,两条前腿搭在我的肩膀上,舔我的脸,像极了一些外国友人的见面礼,它的名字叫大黄,一只那个年代最常见的中华
田园犬

记得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同村的亲戚家盖房子,由于手头比较拮据,所以在盖完正房后就没有钱去盖院墙了,只能用一些柴火简单的围了一下院子,这就需要一只听话、看门的狗。

于是,经常跟着我去亲戚家串门的大黄就成了首选,在亲戚提着一袋点心在我家喝了一壶茶后,大黄在一个日落时分被牵走了。当时,我去学校放寒假了,等到回来大黄已经不见了。不过,好在亲戚是同村,我又放假了,所以我们还是经常会见面,一见面大黄会像以前那样将前腿搭在我肩膀上舔我的脸,但似乎时间更长了。

大黄最让我感动的事情发生在十几天后的春节,当时我们家也盖了新房子,但我们这的传统是老房子只要还在就得把‫灯打开,然后带着水饺去摆贡。我们新家跟老房子之间正好会路过亲戚家,当时的大黄被一条大铁链拴在了亲戚家的院子里。

当我跟我妈走过亲戚家门前,刚要打开老房子的大门时,黑夜中一个黑乎乎的身影飞奔而来,是大黄,它拖着一条铁链,是的,它挣脱了,看到大黄飞奔而来的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原来狗对家是有概念的,它竟然知道今天是过年,要团聚。这说明,狗作为一种家养动物,它也在受人的影响,有一定的人类的情感,这个对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这个话题是很重要的。

猪跟我的第一次相遇在一年级,当时它还是个粉嫩的小猪崽,我回家后它就眨着黑宝石般᠎的小眼睛看着我,然后开始围着我转圈。起初,我很喜欢这个粉嫩的小家伙,就像佩琪一样,但在吃了几个月后,这家伙“凶相毕露”。

当时,厕所跟猪圈是一体的,这就导致了上厕所(大号)就必须要进厕所,然后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场景出现了。我蹲在厕所粪坑的沿上,对面是一只对我虎视眈眈的猪,刚开始它只是凑上来用它冰凉湿滑的鼻子上来蹭一蹭。但随着猪越长越大,它越来越大胆,几次都差点被它拱到粪池里去。

猪刷新我的认知是在它一岁多时,当时农村的猪圈和厕所一体,为了好出粪,会把外面的墙砌的比较矮。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圈门去上厕所,当我们打开门的一瞬间,我看到了让我瞠目结舌的一幕,猪竟然一跃从墙跳了出去,当时那堵墙比我都高,猪竟然飞跃了出去。

反应过来后我大喊爸妈,然后一家人去到大街上对这头已‪经不太粉嫩,猪毛也有些扎手的猪进行了围追堵截,费了半天劲终于在一个废弃的炉屋(以前烘烤烟叶的屋子)中将它擒获,当它的后腿被我爸拉住后,它一边发出凄厉的叫声,一边晃动着身体。那一刻,我知道了它可能想要自由,而有这种意识显然猪是知道自己被奴役的。

除了这两位“哥们”外,我家还有一头大黄牛和一头驴,它是当时我家唯二的畜力工具,它们可能也是知道自己被奴役的。当时,家里吃煎饼窝窝头‍比较多,全靠驴来拉磨,每当它看到我妈去拿驴套时它就会发出叫声,四蹄乱踢咆躁不安,显然它知道自己该干活了。

相比较驴的捶胸顿足,牛要温顺很多,但是每次去拿牛套,它看到后也会变得焦躁,在它们眼里,可能拿着牛套的人就像长工眼里的周؜扒皮一样。当然,这只是我儿时对动物的一些看法,我们再来结合一些科学的研究来佐证一下。

其实这个问题牵扯到了一个学术名词-动物认知,它主要就是进行非人类的动物精神
能力研究,是从比较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一个学科,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非人的哺乳动物。相关的研究人员认为,动物的许多行为是经过思考才产生的,比如卷尾猴会用工具砸开椰子黑猩猩会用细小的树枝“钓”蚂蚁等等。

放在我们的家养动物上也是一样的,刚买的鸡鸭等家禽,如果不是人为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将它们赶回家,它们就会逃走,猪、牛、羊等动物如果不拴着和用圈养的方式控制着,它们也会逃走,这显然就是动物意识到自己被奴役才有的行为。

其实除了家养动物,‍野生动物认识到自己被奴役的几率更高,比如平头哥蜜獾,它是动物园最不愿意圈养的野生动物之一,这并不是因为它挑食,事实上,平头哥不但不挑食,生命力还极强。

而是因为平头哥被圈养后,总是在绞尽脑汁的思考如何逃脱,比如BBC 有个叫《Natural World》的节目,曾经讲了一只叫 Stofel 的蜜獾。这只蜜獾在被饲养的时候,连着四次“越狱”。头一回,它拿园里的大树枝当梯子竖在高墙上;第二回,用爪子和牙齿把铁门的门栓给拉开了;第三回,借助工作人员落下的打扫卫生的工具;第四回,则是挖洞。最终,园区只能放弃了饲养蜜獾的想法,将它放归野外。

由此可见,家养动物中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知道自己被奴役的,只是它们已经被驯化了至少几千年的时间,这导致了它们野外生存能力变低,最终使得它们的逃跑成本太高了,比如狗,它即使被遗弃,通常也只能在人类的居住地内活动变成流浪狗,而相比较自己四处漂泊,它显然更愿意选择寄人篱下。

猪虽然也有“梦想”,但它们逃逸的下场往往是个悲剧,比如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的在高速公路上从车上一跃而下的猪,它们会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