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迹笔记

孩子总是活力四射?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令人惊叹

发表时间: 2025-01-25 09:46

孩子总是活力四射?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令人惊叹

7

孩子

一群可爱又神秘的生物

仿佛拥有无穷无尽的精力

他们可以整天蹦蹦跳跳不停歇

直到陪玩的爹妈都废了

永动机一样停不下来

他们可以从早 high 到晚

即便累了,也只要休息一小会儿

就能马上满血复活

尤其是假期在家,更是如此

「充电五分钟,再嗨两小时」

为啥娃的精力这么旺盛

这事儿

科学家还真找到了答案……

儿童的抗疲劳能力和恢复速度

与专业耐力运动员相当

法国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

选取儿童、普通青年、专业运动员

进行高强度的体力训练

随后测试他们肌肉疲劳程度

和运动恢复后的指标

结果出乎预料

小孩子测试的各方面指标

都超过了普通成年人

甚至和专业运动员不相上下!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为啥屁大点娃「战斗力」这么强?

要从他们独特的「身体构造」说起

孩子的肌肉结构有天然优势

比成人耐力好、不易疲劳

人身体里有两类肌肉纤维

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

红肌纤维负责的是耐力

白肌纤维负责的爆发力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研究证明:

孩子的肌肉构成中

红肌纤维占比比成人更高

也就是说,同样的运动量下

小孩子自身消耗的能量比成人更少

更不容易累

而在一些低强度、长时间的运动中

红肌纤维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比如:在床上蹦、满屋子跑、满地爬……

不能怪陪玩的爹妈累得快

人类幼崽的先天优势咱比不得……

图片来源:giphy

除了不容易疲劳

小孩子还有一个吊打成人的优势

运动后乳酸产量少、代谢快

孩子的肌肉疲劳可以更快恢复

我们都知道

运动会带来副产物——乳酸

它会让肌肉产生短暂酸痛的感觉

进而让人产生疲惫感

这些乳酸要被代谢掉

需要先进入血液

再经循环系统分配到全身各处进行代谢

乳酸被释放到血液中,被肝脏和肾脏代谢

孩子的肌肉结构特点

决定了他们在运动后

产生的乳酸量更少

对乳酸的代谢速度更快

同样是公园跑跑跳跳俩小时

爹妈可能浑身酸软

要瘫个小半天才能恢复

娃可能休息个十分钟,吃口喝口

就恢复如初……

除了优越的肌肉组成

更气人的是

小孩子的神经系统和成人不一样

也为「永动机」提‮供了燃料

图片来源:g⁣iphy

孩؜子副交感神经更活跃

精力可以很快恢复

法国的这项研究

还对儿童、普通成人和运动员

运动后的心率恢复情况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

孩子的心率恢复速度

要远快于成年人

三个群体运动后心率随时间变化

儿童比普通成年人恢复更快

这和调控这些变化的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有关

小孩子的副交感神经更为活跃

调节能力更好⁠

能更快的从疲惫中重启

再次进入亢⁡奋状态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回想下你带孩子去游乐场的情形

几个项目玩下来

你是不是已经心累得不行……

孩子却保持亢奋

「爸爸!快过来啊!」

「妈妈!我还要再玩十次!」

图片来源:giphy

生了台「永动机」

只能忍受被折磨的命运吗?

当然不是!

多多消耗孩子精力

保存我们的体力

是「生存」的第一要义

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里

丁香妈妈搜罗一筐

消耗娃体力的游戏

甚至有躺着陪玩秘籍

关注「丁香妈妈」,发送:888

获得终极耗能大法!

点击下方

关注

丁香妈妈

回复关键词

「888」

获得轻松陪玩游戏

除了躺着带娃,我们还给大家总结了

9 部优质纪录片

25 部国风动画片

30 部优质短动画片

假期没有体力⁨陪娃耗能量时

也可以和娃一起看会儿优质内容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丁香妈妈,发送「动画」

即可获得清单

参⁧考文献

[1]Anthony Birat, et al. Metabolic and Fatigue Profiles Are Comparable Between Prepubertal Children and Well-Trained Adult Endurance Athletes. Front. Physiol., 24 April 2018.

[2]Kappenstein, J., Ferrauti, A., Runkel, B., Fernandez-Fernandez, J., Muller, K., and Zange, J. (2013). Changes in phosphocreatine concentration of skeletal muscle during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in children and adults. Eur. J. Appl. Physiol. 113, 2769–2779. doi: 10.1007/s00421-013-2712-x.

[3]Ratel, S., Tonson, A., Le Fur, Y., Cozzone, P., and Bendahan, D. (200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keletal muscle oxidative capac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31P-MRS study. Appl. Physiol. Nutr. Metab. 33, 720–727. doi: 10.1139/H08-039.

[4]Lexell, J., Sjostrom, M., Nordlund, A. S., and Taylor, C. C. (1992).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muscle: a quantitative morphological study of whole vastus lateralis from childhood to adult age. Muscle Nerve 15, 404–409. doi: 10.1002/mus.880150323.

[5]Hebestreit, H., Mimura, K., and Bar-Or, O. (1993). Recovery of muscle power after high-intensity short-term exercise: comparing boys and men. J. Appl. Physiol. 74, 2875–2880. doi: 10.1152/jappl.1993.74.6.2875.

[6]Ohuchi, H., Suzuki, H., Yasuda, K., Arakaki, Y., Echigo, S., and Kamiya, T. (2000). Heart rate recovery after exercise and cardiac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in children. Pediatr. Res. 47, 329–335.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pr200056

[7]Joel S. Brenner. Sports Specialization and Intensive Training in Young Athletes. Pediatrics. September 2016, VOLUME 138 / ISSUE 3.

[8]Kriketos AD, Baur LA, O'Connor J, Carey D, King S, Caterson ID, Storlien LH. Muscle fibre type composition in infant and adult population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besity.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1997 Sep;21(9):796-801. doi: 10.1038/sj.ijo.0800476. PMID: 9376893.

本文合作专家

丁宇

浙江大学 神经生物学 博士

本文审核专家

郑迪

浙江大学医学院 神经生物学 博士

策划制作

监制:大力 | 策划:阿童木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 配图来源:GI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