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0-30 09:3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福州的深秋,天高云淡,空阔缥缈。
最近经常去露营的湖边,随手拍下,都是水天一色的美照。
湖水澄碧,远山黛黛,碧空纯粹。
空气里,浮着一阵桂花香。
看向远处,粉黛色一片的网红打卡点,游人不断。
仔细想了想,一年到头里,这种多晴天,不燥热,气温冷暖适宜的好天气太难得了。
这时候还继续闷在屋子里,未免太辜负大好时光。
多出门到户外走走,感受迎面吹来的风,晒一晒晴暖不燥的秋阳,呼吸下深秋清爽的空气,身心无比舒爽。
这时候再喝上一杯茶,这段秋游户外行的探索之旅,就能画上完美句号。
聊到户外泡茶,最有仪式感的自然是搭上露营桌椅,用便携气炉加热烧水,再摆上基础款功夫茶具,约上懂茶爱茶的好友,一起分享。
但独自一人出行,户外喝茶亦有简易版选择——保温杯泡。
然而,很多茶友都在担心,好茶待在又闷又热的保温杯内,时间一长,滋味浓苦走样,一点也不好喝。
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是好?
用保温杯泡茶 ,怎样才能让茶味变得更好喝?
《2》
一、户外出行,现场泡茶。
很多老茶客苦恼过,用保温杯泡出来的热茶,放久之后没法喝。
茶味浓苦不说,味道还闷闷的。
茶香不清新,味道不醇爽。
喝起来,总感觉不对劲。
这背后的最大原因,是闷泡时间太长。
出门之前,提前烧水、洗干净保温杯。
往里投入少量干茶,灌入沸水,携带出门。
开车自驾出行,就算是周边游,少说也要半个小时之后才到目的地。
并且,吃饱喝足之后出门闲逛,没有一、两个钟头,也不会感到渴与累。
走走停停,闲看深秋自然景致。
等到真正喝到杯中的热茶时,距离泡好的时间,起码隔了三个钟头。
论茶汤滋味,肯定不如现场冲泡来得好。
为了喝到更有水准保障的热茶,比起出门前提前泡好。
更合理的做法是,出门前提前灌一瓶沸水保温带出门。
然后,再带上两、三片便携包装的白茶。
走完半圈后,需要歇脚时,打开瓶盖,投入薄薄一片2.5克的白茶。
拧上盖,静待数分钟,现场倒出饮用。
一边赏景,一边喝茶。
不论何时何地,喝现场泡出来的热茶,味道才更好。
《3》
二、保温杯的内胆不能有任何怪味。
去年冬天收到这样的评价。
“真正爱喝茶的人,不会用保温杯泡茶喝,泡出来的味道压根不具应有水准,白白浪费一泡好茶。”
此言差矣,和盖碗冲泡、瓷壶冲泡、逐道茶水分离的功夫茶泡法比,保温杯泡出来的茶汤,的确没有风味优势。
但保温杯泡茶,存在不可替代优势。
户外出行期间,要想顺利喝上热茶,保温杯是不二之选。
为了尽量缩短保温杯泡茶的先天劣势,用保温杯泡茶,仔细检查内胆很重要。
保温杯的内胆,要达到食品级标准。
内胆材质可以是陶瓷的、玻璃的以及食品级不锈钢的。
周末刚看到有朋友发动态,表示自己收拾杂物柜时,断舍离了一大批用不着的茶器。
除了带有缺口的几个老旧茶杯外,还翻出不少包装全新的赠品保温杯,仔细看了下,都是杂牌的,内胆材质没有明确标注。
打开新杯子的时候,里面还飘出一阵怪异的金属味与橡胶味。
见状,只好列入淘汰清单,不敢随便拿出来用。
朋友的做法值得参考,用于泡茶的保温杯,宁缺毋滥。
在内胆材质安全性没法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不用为好。
除了材质安全外,内胆还要及时清洗。
定期去垢,确保卫生。
直筒型的保温杯,要想里外彻底洗干净,并不是那么容易。
泡茶过后,杯子内壁容易附着污垢。
长此以往,如果只是潦草用清水简单冲洗,没法达到彻底洗干净的效果。
一旦内壁沾染厚厚一层茶垢污渍,再去泡茶喝并不卫生。
《4》
三、保温杯泡茶,投茶不需多。
玻璃杯直接泡白茶、绿茶、花茶、红茶时。
少量一撮干茶泡出2杯左右的茶水,难度不大。
前提是两杯茶之间,要合理衔接。
第一杯现泡出来后,趁热喝掉,别闷太久,以免一次性将内在茶味物质全部泡出。
再次续水,泡第二杯时,稍微泡久一些,也能喝到有滋有味的茶汤。
但保温杯泡茶喝,往往是“一次萃取”。
换言之,用保温杯泡过之后,第二杯续水再泡的话,茶味断层明显,并不好喝。
毕竟,保温杯内部环境比起玻璃杯更极端。
灌入沸水后,内部是高温密闭空间。
又闷又热的历练下,茶味物质会快速浸出,汇入滚烫热汤内。
自然很难做到留下余力,再泡下一杯。
另外,保温杯直接泡茶喝,投茶方式也有讲究。
总原则是宁少勿多,别放太多茶,以免得将茶味闷浓了。
当你闷出一杯特别浓苦的茶汤后,再去暗暗后悔,那就太迟了。
哪怕兑水稀释再去喝,也尝不到多少好滋味。
《5》
四、买自带杯盖的保温杯,喝茶体验更好。
不知道有没有人试过这样的糟心喝茶经历。
深秋初冬,户外冷飕飕的。
好不容易泡上一杯热茶,拧开瓶盖,正打算喝下热腾腾的茶汤暖暖身。
哎呀,糟了,这里面的茶怎么怎么烫!
稍不留神,嘴角就烫破了一层皮。
往后长达三、四天的时间内,食不知味,颇为让人苦恼。
对于这种情况,预防起来很简单。
一句话,喝茶不能心太急。
比起打开盖子,直接对着瓶口就喝茶。
更推荐大家选自带杯盖的保温杯,至少喝的时候,还可以提前倒出一小杯。
稍微晾一下,再小口慢慢喝下。
比起直接大口囫囵而入,更显文雅。
《6》
用保温杯泡茶喝,方式有3种。
第一,直接泡茶喝,投茶、注水,拧上盖,携带出门。
第二,将提前泡好/煮好的热茶,灌入保温杯内保温,再带出门喝。
第三,像上文提到的做法那样,带上热水与茶叶,到了地方后再现场泡出来喝。
从喝茶体验看,更建议大家选择后两种做法。
但不管左选右选,放在保温杯内的热茶,都要及时喝完。
哪怕保温性能再好,隔了半天后,热茶还处于温热状态,没有彻底凉透。
但由于久置不新鲜,泡开后超过4、5个小时还没喝完的热茶,早已变了味。
茶香馥郁程度,逐渐消减。
茶汤爽口程度,慢慢下降。
而低沉发闷的气息,渐渐出现。
横竖看去,都不是那么好喝。
考虑到这点,秋冬季居家喝茶,茶友们千万别贸然选择网上的懒人焖茶法。
用焖烧壶、保温壶等工具,闷出满满一大壶热茶后。
从早喝到晚,放了超过12个钟头还是迟迟没喝完。
这种做法,从最开始就不可取!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