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迹笔记

我在婆家过年的生活融合与心态调整之旅

发表时间: 2025-01-30 22:28

我在婆家过年的生活融合与心态调整之旅


过年好,我是笙箫默,新的一年,祝大家所念所想皆所得。


今年是回婆家过年的第三年,第一年是订婚前,第二年和今年的第三年是婚后,从最开始的局促、紧张、不习惯,到今年打算完全的“摆烂”。


怎么说呢?前两天刷到一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就好像那个“被迫去夫家过年的媳妇儿”。


四川到他家江西,两人一路自驾过来,过年所有的激动、欣喜都在路上了,到了真正的他家过年,也就那样了。


可能我的困境不止于我,是很多外地媳妇一样的感觉。


公婆家也很好,到家的时候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房间里面准备得一应俱全,小到拖鞋、牙刷等洗漱用品,甚至垃圾桶都是更换的新袋子。


毕竟不是我的家,我做不到随心所欲与那种自由的心境,好像我和他们之间永远隔着一层膜,我也不想试图太亲近,于我而言,相敬如宾、互不干涉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在这里,我称我老公为中间人,很多事情是由他去传达,在一定程度上,我确实拒绝了主动去表达我的需求。


初一那天,走了一天的探亲访友拜年活动,前两年的我不知所措,任凭他人用眼神评判我是否符合“某家媳妇”,我也纯粹是个摆设。


我一直不喜欢这种场合,一群对于我来说完全陌生的人,在那里操着一口我听不懂的方言,只有他们想问我的时候,才会对我一个人说普通话,我觉得自己没有受到该有的尊重。


这是我前两年最大的委屈,包括他的父母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意识到,还是习惯了他们的方言,自顾自说着。


无论人多人少,这是他们的地盘,说着他们这里才能听懂的方言,我是谁,我在那里,我的感受,没有人在意。


不过今年我最大的改变,是对这种现象已经习惯了,用一种习惯性的“摆烂”方式,发现这样做也是很有好处,毕竟我没能力去改变,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他们叽里呱啦说他们的,偶尔能够听懂一两个词语,听不懂也没关系,我就坐在一旁,我可以自顾自地用他们的话来说“恰果子”。


可以没有表情,不用强颜欢笑,甚至无聊耍起手机。


对于我来说,既然听不懂他们的方言,那么不用说话,不用尬聊,对我就是最大的好处。

只要自己不在意,那么尴尬的就是别人。


毕竟在这个环境里面,也只有过年这五六天难熬,马上又可以回到我跳脱,无拘无束的大四川了。


没必要强求,包括强求自己,和强求别人,只会徒增烦恼,可能他们父母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方言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可能因为某人就突然间改变。


我只是一个媳妇,反正以后也不生活在这里,就拿来体验生活了,至于什么要讨好公婆之类的,我做不来,也不想做,只想保持最基础的礼貌和尊重,做不到过分亲近。


我在婆家“摆烂”了,该吃吃,该喝喝,他家不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我就宅在房间里面做我自己的事情,反正就是换个地方躺。


偶尔下楼出来看看,要吃饭的时候端一下菜,捡一下碗,仅此而已,当然我婆婆也没有让我洗碗,我也乐于其成。


什么“贤妻良母”,这种人设装不来,我比较适合我老公口中的“哼哈二将”。


我就在婆家“摆烂” ,不是故意为之,只是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方式,适当的“懒一懒”,生活会比较轻松一些。


懒人有懒福吧,这句话的好处恰如其分地发生在我身上,我很幸运遇到我的老公,我没有远嫁,相反他是做了四川的女婿,所以他们家的方言,我听不懂,但表示尊重。


“祝大家无论在哪都能过个好年!”